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ICU主任,上海市醫學會麻醉科專科分會主任委員繆長虹教授團隊領銜完成的研究項目《麻醉策略影響圍手術期腫瘤免疫綜合技術的臨床應用》在5月15日舉行的201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引起醫學界高度關注。
本網訊 (駐地記者孫國根通訊員王懿輝、陳萬坤、沈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ICU主任,上海市醫學會麻醉科專科分會主任委員繆長虹教授團隊領銜完成的研究項目《麻醉策略影響圍手術期腫瘤免疫綜合技術的臨床應用》在5月15日舉行的201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引起醫學界高度關注。
5月15日,繆長虹教授在2018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王廣兆攝
采訪中,繆長虹教授告訴記者,腫瘤已是全球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與一般手術不同,即便已經接受根治手術的腫瘤病人仍有可能出現術后復發和遠處轉移,這也成為臨床上影響腫瘤病人術后長期生存的最主要問題。在他看來,腫瘤轉移復發的原因極為復雜,既與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和腫瘤病理分期有關,也和腫瘤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狀態有關。
“復發和遠處轉移”究竟是什么導致的呢?項目研究團隊發現,盡管手術方式不斷朝微創、精準方向快速發展,但手術創傷仍會在圍手術期給人體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應激。這種因手術創傷造成的應激反應,會進一步讓腫瘤病人本已受到抑制的抗腫瘤免疫功能 “消極怠工”,從而增加了術后復發轉移的風險。為此,項目組針對“免疫功能保護”這一目標“十年磨一劍”,提出了保護腫瘤病人圍術期抗腫瘤免疫功能的麻醉方案,后來這一方案被業界譽為“上海方案”。該方案注重“保護病人圍手術期免疫功能,降低腫瘤復發轉移風險”。在實踐中,這一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往,包括外科醫生和病人在內的大多數人都以為,在從術前到出院的僅僅幾天內,麻醉方式、麻醉藥物及麻醉管理為主體的麻醉綜合策略并不能影響病人的免疫功能,但現在這個觀念已經需要更新了。繆長虹說,“經我們研究發現:圍手術期對腫瘤免疫功能來說,不僅是個脆弱時期,而且是個重要的治療窗口期,在這一時期對腫瘤病人進行保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他們的努力下,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的選擇,圍手術期禁食時間長短等都可以影響病人的抗腫瘤免疫功能,進而影響病人長期預后,于是,他們提出了減輕手術創傷應激抑制免疫功能的具體治療靶點。以此為基礎,研究團隊形成了一整套針對腫瘤病人的圍手術期麻醉綜合策略。這些“綜合策略”得到了國際權威期刊的好評,他們為繆長虹教授團隊研究成果配發述評,稱贊“這一新的發現所帶來的看似簡單的臨床改進可能會拯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繆長虹教授科研團隊在手術室時場景 王廣兆攝
繆長虹說,作為發起單位,研究團隊還在國際上率先開展通過麻醉策略改善胰腺癌手術病人免疫功能及長期預后的一項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均已加入該項研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研究團隊在“麻醉破解困局,把沒機會變成有機會”上做了大量創新工作。高齡、合并癥多的病人不僅是臨床麻醉工作中所面臨的常見問題及難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腫瘤病人往往因這些原因失去手術根治的最佳機會。就在前不久,該院麻醉科遇到了棘手的難題:一位近80歲賁門癌病人的肺功能極差,術前動脈血氣也顯示“極差”(PaO2: 58mmHg,PaCO2: 56 mmHg);爬樓運動試驗后更是發現,病人氧飽和度由93%驟降到68%,心跳卻由76次/分上升到126次/分。“像這樣的病人,按照以前的觀點,不手術都需要呼吸機輔助支持,手術基本沒有可能”而在繆長虹教授看來,手術是這個病人唯一有效的治療措施,如不手術則意味著放棄,只要選擇適宜的麻醉綜合策略,我們也能為原以為合并癥多且重而喪失手術機會的病人創造出機會。手術當日,繆長虹親自上陣,采用“研究團隊方案”給病人保駕護航,實施精準的個體化麻醉方案并爭取到了手術成功的機會,術后病人生命體征平穩,身體情況恢復良好。
近年來,研究團隊利用這一系列的麻醉綜合策略,不僅給了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重新獲得機會,也能大大減少了腫瘤病人術后轉移復發風險。
據了解,該研究團隊創建的麻醉 “上海方案”,先后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60 余篇,多次被國際權威期刊正面引用。主編及參編專著10 余部,編寫專家共識2 部,并在全國26家單位著名三級甲等醫院推廣應用,培訓學員2500余人次。先后在 2014至2017 年全球腫瘤病人圍術期管理大會、2016 年世界麻醉醫師大會、2019 年全球腫瘤治療行動大會(WCA)等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言6 次,在全球推廣實踐經驗。
繆長虹教授表示,榮譽和獎項只能代表過去,未來的路還很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麻醉科及ICU團隊將以此為起點,以嶄新高昂的姿態、只爭朝夕的勁頭繼續向著更高的目標不斷邁進。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京)-非經營性-2017-0056